雲端廚房,其實很多種!

 

雲端廚房本質上為一個獨立、僅專門提供外帶送服務的廚房空間。

我們整理並分類了目前臺灣「雲端廚房」不同的經營型態,包含下列幾種形式:

➀ 自有品牌雲端廚房-Brand-Owned Cloud Kitchen
最常見的,是無實體店面、以自家廚房或租賃一小空間就開始營業,通常為單一地點、單一品牌的雲端廚房。雲端廚房及其品牌為業主所擁有,僅提供自家配送服務或配合的外送,沒有提供外帶及內用。

➁ 共享雲端廚房-Multiple Virtual Brands In a Shared or Business-Owned Kitchen(Commissary/Aggregator Kitchens)
雲端廚房擁有數個虛擬品牌或是多個不同品牌的餐飲業者進駐於同個廚房空間,專注於外帶送無內用的餐飲模式。店舖型的雲端廚房類似於共同工作室,如 Kitchen Starter 雲端x廚房 協助小型餐飲業者打造自有的餐飲品牌,在小坪數的廚房空間內發揮最大的創業效益。

➂ 樞紐式雲端廚房-Hub & Spoke
單一或多品牌在同個雲端廚房製作統一流程的餐點,透過配送方式將半成品送至餐廳再製作出餐,或直接以外送方式出餐。像是 Kitchen Now 以租借中央廚房的方式協助各種規模的餐飲業者拓展據點,Just Kitchen 自有品牌則是於雲端廚房製作,再配送至各個衛星廚房(分店門市)進行最終烹煮與出餐。

➃ 代工內用餐廳品牌的(共享)雲端廚房-A Dine-In Brand Operating from One (or More) Shared Kitchen Locations
雲端廚房與原有的內用餐廳分別位於不同的兩個(或以上)的地點:雲端廚房專門準備外送的餐點或是半成品,內用餐廳則維持本來內用(或外帶)的餐點,如 TGI Fridays、鬍鬚張、大三元酒樓與 Just Kitchen 合作代工,由 Just Kitchen 負責製作外送的餐點。

➄ 內用及外送分開的生產作業線-Dine-In With a Separate In-Location Delivery Production Line
雲端廚房與內用餐廳共用使用相同的廚房地點,但雲端廚房專注於外送的出餐,菜單項目也與內用餐廳不相同。疫情期間,國內外許多餐廳都使用這種雲端廚房模式,將內用菜單項目調整成適合外送的餐點及價位,方便出餐的同時也能維持運營。

➅ 外包雲端廚房-Shell Kitchen with Outsourced Food Prep/Delivery/Support(Outsourced Model)
雲端廚房只負責餐點最後的接單、組合、出餐、交付給外送夥伴,半成品餐點由上游廠商提供。採以外包方式主要是為了將成本減至最低,如此雲端廚房就能專注於以最小成本結合最大產能的方式組裝餐點,準備接單、出餐及處理外送事項,但此類型雲端廚房目前臺灣尚不常見。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www.toptal.com/finance/growth-strategy/cloud-kitchen
https://get.apicbase.com/cloud-kitchen-business-models/

|本文版權歸 Kitchen Starter 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